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昌都要闻

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2020年05月20日 01时28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1)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贡觉县拉妥乡宗巴村村民多吉;右图为在贡觉县阿旺乡牧场,多吉帮一位绵羊养殖大户放牧(无人机照片)。多吉自家有20只羊和10头牛,之前一直在村里放牧。2019年他来到阿旺乡帮绵羊养殖大户放牧,每月有3900元的收入(52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西藏昌都市地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江并流的横断山脉地带,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这里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生存条件恶劣,是西藏贫困发生率高、扶贫成本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区域之一。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昌都市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之本,同时采取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等多种举措,帮助贫困人口脱贫。2016年以来,昌都市累计减贫3.84万户19.46万人,贫困村退出1127个。2019年,昌都市实现全市11个县(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预期目标。 如今的西藏昌都市,脱贫攻坚迈出坚实步伐。钱包鼓了、房子好了、增收门路多了,昌都人民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2)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帮达乡毛尼村村民格松次仁(左)和妻子扎西拉姆在安置区楼前;右图为芒康县达孔顶安置区一角(无人机照片)。2018年,格松次仁一家从毛尼村搬迁到达孔顶安置区,告别了村里土木结构的住房,住进了安置区100平方米的新居(5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3)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夏里乡吉热村村民次日措姆和儿子加拥罗布在安置点楼前;右图为八宿县乃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角(无人机照片)。2018年,次日措姆和家人搬迁到乃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进了75平方米的新居。次日措姆还在安置点找到一份保洁员工作,每月有1900元的收入 (510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4)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芒康县帮达乡毛尼村村民拉姆卓玛;右图为拉姆卓玛在芒康县林业产业扶贫苗圃基地忙碌。2020年,经朋友介绍,拉姆卓玛来到苗圃基地打工,每天有120元的收入。苗圃基地还吸纳了附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80多名群众稳定就业(5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5)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卡若镇卡若村村民洛松郎直;右图为洛松郎直在昌都市一处建筑工地进行外墙彩绘作业。洛松郎直从小就喜欢画画,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他回到家里干农活、放牧,挑起家庭重担,但一直没有放弃画画的梦想。后来,洛松郎直前往卡若区拉多乡学习唐卡绘画,技艺得到很大提高。2017年,洛松郎直为卡若区一个周转房建设项目绘制墙体彩绘。2018年,在村里的支持下,洛松郎直创办了公司,承揽更多的藏式墙体彩绘工程(430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6)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外冲村村民泽培;右图为在江达县波罗乡木松民族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泽培(左)在指导学生。泽培是当地著名的波罗木刻艺人,波罗木刻由于做工繁复,太消耗体能,收入不高,波罗木刻艺人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间急剧减少。为保护和传承波罗木刻,近年来,江达县成立了波罗乡木松民族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泽培招收了几十名学徒传授技艺,经过练习,学徒们已经成为熟练的木刻艺人,每人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51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7)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村民白姆;右图为白姆在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三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喂鸡。白姆在三江农民专业合作社打工,主要负责喂鸡和喂牛,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54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8)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八宿县吉达乡仲沙村村民平措;右图为平措(右)在八宿县西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工地上干活。2019年,平措和家人搬迁到西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进了75平方米的新居,平措还在安置点找到了一份建筑工的工作,每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在此之前,平措靠在县城打零工挣钱(510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9)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芒康县木许乡阿东村村民杨培;右图为杨培在葡萄园里忙碌。近年来,芒康县大力发展葡萄种植,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甜蜜”产业。杨培在村里种了3.5亩葡萄,2019年出售葡萄赚了8000多元。以前,杨培只种青稞和玉米,除了自给自足,几乎没有经济收益(56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10)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八宿县拥巴乡娜帕村村民布贡(右)和妻子益西琼措在安置点楼前;右图为在八宿县乃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益西琼措在家里打扫卫生。2018年,布贡一家人搬迁到乃然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住进了三室一厅的新居。和布贡一家一样,八宿县拥巴乡、夏里乡、瓦乡的2000余名群众完成易地搬迁,开启美好的新生活(510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11)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江达县字嘎乡塔字村村民扎西江措;右图为扎西江措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格桑花民族服饰加工销售公司制作藏装。扎西江措学习藏装缝制不到两年时间,已经是一名熟练的制衣工,现在月收入4000多元。在此之前,扎西江措靠放牧、四处打零工养活一家人(430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脱贫攻坚·图片故事)(12)藏东大地脱贫影像  

    拼版照片:左图为西藏昌都市左贡县旺达镇列达村村民阿旺拉珍;右图为阿旺拉珍在左贡县旺达镇列达村的蔬菜大棚里忙碌。近年来,列达村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建起温室大棚30座,按照每41座大棚的模式进行种植、管理和销售。阿旺拉珍在大棚里种了白菜、辣椒和白萝卜,一年收入近万元(57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