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经开 / 旅游经开 / 景点介绍

卡若遗址(KRYZ)

2020年05月01日 09时00分

【字体:

打印本文

分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距昌都地区昌都县12公里的卡若镇卡若村。因位于卡若村而得名。该遗址是西藏唯一的新石器遗址,是藏学界公认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海拔最高、经度最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1977年,在卡若村的原水泥厂院内,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该遗址,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昌都地区文教局到实地进行查看,认定是一处非常有价值的原始社会遗址。经报国家文物局同意,于19785月由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正式发掘,其揭露面积230平方米。197958月,由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云南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对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揭露面积1570平方米。两次发掘共揭露面积1800平方米,清量房屋遗址28座,道路2条,石墙3段,圆石台2座,石围圈3座,灰坑4处。出土各类石器7868件,骨器366件,装饰品50余件,陶件2万余片以及部分粟米及动物骨骼等。卡若遗址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房屋遗址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半地穴和地上房屋。半地穴房屋又可分为圆底、平底、石墙房屋三种。半地穴圜底房屋有圆形、方形两种,底部呈圆状,深1254厘米。半地穴平底房屋有方形、长方形两种,深3093厘米,面积525平方米。半地穴石墙房屋为半地穴砾石墙建筑,有方形、长方形两种;地上房屋有方形、长方形两种,面积2030平方米,最大的一座双室房近70平方米;半地穴的居住面主要以草拌泥建筑为代表;地方房主要以石墙为代表。从出土的石器看有铲、斧、锄、犁、钻、锛、矛、镞以及切割器、刻刮机、砍砸器、敲砸器等。其原料为玛瑙、硅质石、燧石、硬玉、火山岩、流纹岩等。在这些石器中大型打制石器、细石器与磨制石器共存,大型打制石器占石器总数的85%。出土的骨器主要为生产工具,少数为装饰品,有针、锥、斧、抿子、刀梗、片饰、簪、璜、珠、项饰、牌饰、贝饰等。陶器均为夹砂陶,分夹砂和夹细砂两种。陶色有红、黄、灰、黑四种,以黄为主。纹线、方格、菱形、连弧、贝、圆圈及四方形纹。偶见简单花纹的彩陶,其中一种为罕见的双体陶罐。器类主要有罐、钵、盆、碗等,多属小平底器。遗址虽临江河,但未见渔具和水生物遗骸。根据出土文物的特征,卡若遗址的年代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为距今5555±125年;晚期为距今4750±35年。综合以上年代,卡若遗址距今约为4600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卡若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西南古代民族的迁徒及其与黄河流域等地的文化联系,特别是证明西藏远古时代有人类生存,并探讨藏族起源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